还未“出梅” !安徽“蒸煮模式”仍将持续!
7月11日
(资料图片)
我国正式入伏
这意味着一年中
最热的时候到了
不过
高温不代表安徽正式出梅
安徽省气象台最新预报
未来3天安徽多高温天气
12日至13日
安徽大部分地区
最高气温35℃左右
部分地区36~38℃
14日大别山区局部和江南的
最高气温仍在35℃以上
梅雨季的闷热感始终挥之不去
很多小伙伴们都想问
安徽什么时候出梅呢?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安徽淮河以南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15日,出梅为7月12日,梅期长27天(其中沿江江南平均入梅日为6月15日,出梅日为7月10日,梅期长25天;江淮之间入梅日为6月21日,出梅日为7月12日,梅期长21天)。淮河以南入梅最早是1995年5月24日,最晚的是1982年7月9日;出梅最早是1971年和1988年,均为6月23日,最晚是1998年8月4日。
未来几天
安徽还有明显降雨天气
12日至13日
沿淮淮北有明显降水
并伴有短时强降水
和局地雷暴大风等
强对流天气
13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区
有大雨,局部暴雨
受冷空气影响
14日至16日白天
主雨带逐渐南压
15日至16日白天
江淮之间南部和江南的部分地区
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16日夜里至17日
江北还有一次降水过程
18日后多午后雷阵雨
未来三天全省逐日降雨量预报
瞧瞧“梅姑娘”的日程表
看来还要在安徽多做停留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防暑降温成为重中之重
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
但并非适合所有人
以下这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骨关节等方面疾病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虚寒型体质等人群。但孕妇、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另外,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
误区二: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
绿豆是寒性食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三伏天,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尤其是四肢冰凉、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
误区三:防暑不怕凉
喝冷饮、吃冰镇西瓜、洗冷水澡......炎炎夏日,不少人贪凉,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比如,外出大汗归来,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毛孔会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而大量饮用冷饮,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身体不适。
误区四:伏天就要“以热制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有些人喜欢“以热制热”,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体质虚弱畏寒、腰背和手脚易发凉、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喝姜枣茶、喝羊汤、晒后背、贴三伏贴等“热养法”让身体热起来。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热制热”,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热养法”可能会导致上火,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
误区五: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热爱健身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以提高身体耐热力,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脑梗等疾病。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以免中暑。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将处于“热热热”的感觉中,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科学防暑不“踩雷”,健康度过三伏天。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