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文:《千字文》解字:温
古代沐浴用的青铜器皿
(资料图)
“温”,古字象形为人在大型的器皿中用烧热了的温水沐浴的情形。“温”是形象生动的象形文字,真实地再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问题是什么时候才有了“温”呢?
温
在自然生态状况下,人们有幸地看到在冰天雪地中一群野生的猴子,正在日本北海道函馆热带植物园里惬意地泡着地热温泉的情景,看来沐浴并非人类的专利啊!但是,猴子泡温泉是为了取暖,而人类之所以沐浴是为了洁净。我们在前面对“淡”、“鳞”、“潜”等古字的解密中就已经了解到,华夏先民们在水中游泳及沐浴的情形。不过,这些情形显然具有临时性、季节性、偶然性的特征,并且都是在自然形成的河流里游泳或沐浴。
“温”则明显不同,人们是在人工制作的器皿中沐浴的,而且这个供人们沐浴的器皿是可以用火来烧热加温的。因此,“温”字的出现,必须是在人工取火技术发明了以后,而且是在人工烧制陶器之后的事情。不过,“温”表现的是人在器皿中沐浴的情形,如果使用陶器的话,那可是个很大的陶制器皿了。在考古发掘中我们没有发现远古时代存在能够容人的大陶器。这说明“温”中使用的器皿不是陶器,而是青铜器。
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大型青铜器的情况看,“温”字最早可能出现在夏代晚期或商代早期,当时的氏族部落首领或贵族已经可以享受用青铜器皿烧热温水后沐浴了。这个情形标志着人类洁净身体的行为正在从临时性、季节性、偶然性游泳或沐浴,逐渐转变为日常的生活习惯。换句话说,华夏先民们用温水沐浴的生活习俗可能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
用温水沐浴,首先要柔和暖和。水温既不可太热,也不可过凉,必须恰到好处,要以沐浴者的切身感受为准。其次要反复加热。在寒冷的冬季沐浴,温水会快速变凉,所以还需要反复地加热以维持恰当的水温。再者要及时补益。皮肤是人体的第二呼吸系统,加热了的温水可以促使皮肤毛细血管充分扩张,相当于打开了窗户,可以把肮脏的虚邪之气排出体外,让新鲜的营养物质滋润身心。这个时候在温水中加入一点滋补益气的草药正当其时。
所谓“温良恭俭让”,出自先秦儒家经典《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指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准则。
与君共赏唐代柳宗元的诗《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