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会GLP-1RA学术盛宴,心血管代谢治疗变革新手段-每日资讯
2023-06-17 12:00:36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资料图)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从机制、证据、指南和临床出发,GLP-1RA给心血管领域带来哪些变革?
图1:与会专家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近年心血管领域的焦点药物之一,随着循证证据的累积, GLP-1RA已被各大心血管相关指南推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选择 ,指南更新带来实践变革,临床药物选择也相应发生变化。在第2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南方会”)上,众多心血管领域大咖共聚一堂,探讨GLP-1RA给心血管疾病管理带来的变革,精彩内容,让我们一睹为快。
新结构, 精析GLP-1RA的心血管获益机制
自1906年发现十二指肠提取物可以刺激胰腺分泌,GLP-1RA的发展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南方会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吕晓希教授 回顾了GLP-1RA领域的大事件,从结构角度对GLP-1RA的心血管获益机制进行讲解。吕晓希教授表示,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可通过依赖GLP-1受体、依赖非GLP-1受体和不依赖受体三种途径,发挥刺激胰岛素分泌、抗氧化、改善能量代谢和心血管保护等多重作用。研究显示,高GLP-1同源性的GLP-1RA具备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此外,长效GLP-1RA是药物稳定降糖的基础,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通过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达成缓释机制,以此延长GLP-1RA半衰期,而司美格鲁肽作为唯一具有晶体结构的长效GLP-1RA,其半衰期延长长达7天,长效、强效、多效是其临床获益的重要原因。
新机制, GLP-1RA如何通过多靶点机制带来获益?
众多心血管结局研究(CVOT)已显示出GLP-1RA的心血管获益。剖析其获益机制,首先,GLP-1RA可以改善多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如司美格鲁肽及利拉鲁肽具有强效降糖、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谱、缩小腰围等有益作用,早期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GLP-1RA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减少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减少体内泡沫细胞、减少体内巨噬细胞、减少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途径抑制ASCVD发病的核心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血小板聚集。
以上多管齐下的机制,有助于早期控制心血管风险因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断心血管事件链,因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玉清教授 认为,“GLP-1RA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等多途径,强效降糖,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且兼具安全性。”新理念, 心血管疾病综合管理变革已然到来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近20年来心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ASCVD死亡率在总心血管病死亡中所占比例不断攀升,防治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患病人数居全球首 位 [1-3] 。 China Heart Survey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中,52.9%的患者合并T2DM [4] 。Capture研究中国亚组数据显示中国 T2DM 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33.9%,其中,ASCVD更高占94.9% [5] 。这些数据均指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共病率极高。亟需寻找新的出路,助力心血管疾病合并T2DM患者管理。 国内外各大指南先后发布,为共病管理提供了指导意见。《2021 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 [6] 指出, 对于T2DM伴ASCVD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以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心肾结局(I,A) 。中国《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 [7] 等指南其中明确指出, 对于合并ASCVD或ASCVD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广东省人民医院余丹青教授 在分享时表示,GLP-1RA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ASCVD的患者,推荐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 强调,合并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成年T2DM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 即便血糖已得到控制,也应考虑选择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 此推荐正是由于部分GLP-1RA充足的CVOT证据,例如LEADER研究 [8] 证实, 利拉鲁肽可降低患者MACE风险达13% ,SUSTAIN 6 [9] 研究则证实, 司美格鲁肽可以降低患者MACE风险达26%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麦炜颐教授 在会上表达了对GLP-1RA的期待,“ 部分GLP-1RA类药物对ASCVD和糖尿病可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近年来备受指南青睐。在治疗过程中,GLP-1RA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希望GLP-1RA能够帮助我国ASCVD合并T2DM的患者实现更多获益。”新应用, 实例精析GLP-1RA临床获益
对于GLP-1RA的推荐,各大指南已经基本达成一致,那么在具体临床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平生教授 指出,GLP-1RA和SGLT-2i的心血管保护机制不同,其心血管获益更倾向于ASCVD主导的疾病。在具体临床应用时,可采用JAMA cardiology“5步法” [10] (第一步:启用GLP-1RA时首先需确定适用对象;第二步:明确不适合应用的患者,严格避免禁忌证,并关注其他注意事项;第三步:关注并调整患者联合应用其他类降糖药物;第四步:对患者进行监测与随访,确保患者正确应用GLP-1RA;第五步:对患者咨询作出指导,帮助患者有效应对GLP-1RA可能出现的主要副作用)。在联用GLP-1RA时,只需关注三类降糖药物的调整:逐步减量和停用磺脲类、基础胰岛素类药物,以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停用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而其他降糖药无需调整。 随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兆琦教授 通过临床实例对GLP-1RA的应用作出指导。一例是63岁男性、新发ASCVD合并T2DM酮症的患者,需要对血压、血脂、戒烟、饮食等进行综合管理,此前的治疗方案为恩格列净+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度拉糖肽,后因控糖效果不佳,更换治疗方案为 司美格鲁肽+ 恩格列净+二甲双胍 ,再后来减药为 司美格鲁肽 + 恩格列净 。 转换治疗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 1c )自11.8%降至8%,在综合治疗下,患者血脂谱也得以改善 ;另一例是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的中青年男性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该患者同样需要对血压、血脂、饮食、尿酸等进行综合管理,患者既往使用过阿卡波糖、维格列汀、达格列净、格列吡嗪等药物, HbA 1c 控制不佳,达到8.8%,调整为沙格列汀+达格列净后, HbA 1c 有所下降,但仍未达标, 遂调整为 司美格鲁肽 + 达格列净 ,最终 HbA 1c 降至6.8%。在综合治疗下,患者肌酐、血脂谱也得以改善 。黄兆琦教授表示,GLP-1RA可作用于多个靶点,多重机制往往产生放大级联效应,获益更多,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可简化降糖方案。 随后, 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刘瑞杰教授 为我们介绍了一位三次入院,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T2DM伴肥胖患者。患者第一次入院行PCI治疗时血糖控制尚可,至第二次返院时,血糖升高,给予达格列净+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至第三次入院时,在血糖、血脂达标下仍有心血管事件,提示心血管残余风险,并需要对冠心病、高血脂、蛋白尿进行管控。经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治疗后,患者肥胖改善, HbA 1c 自5.9%降至5.7%。刘瑞杰教授强调, 冠心病PCI术后要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关注血脂、血糖等指标是否达标,更要注重残余心血管风险的管理。部分GLP-1RA(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经实践证明可有效降糖,改善血脂、血压、腹围,并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总结
GLP-1RA结构独特,通过多途径实现安全且强效降糖及心肾获益,已成为推动心血管综合管理变革的领军药物 。相信在国内外指南共识的指引和规范的临床应用下,必将为我国ASCVD合并T2DM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参考文献: [1]Zhao D,et al. Nat Rev Cardiol. 2019, 16(4):203-212. [2]IDF Atlas 9th edition. https://www.diabetesatlas.org/en/resources/. [3]Liu M, et al. Diabetes Metab. 2019 Jun;45(3):286-293. [4]Hu DY, et al. Eur Heart J. 2006 (27); 2573-2579. [5]Hong Tianpei, et al. CAPTURE. GW-ICC 2020 Poster: GW31–e1199. [6]Visseren, F.L.J., et al. Eur Heart J, 2021. 42(34): p. 3227-3337. [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华内科杂志,2021,60(5):421-437. [8]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311–322. [9]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6;375:1834–1844. [10]Michael C Honigberg, et al. JAMA Cardiol. 2020 Oct 1;5(10):1182-1190. 快来“ 医生站网 页版 ”瞧一瞧精彩资讯等你来
仅供医学界平台推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