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司法救助工作持续提质增效-快播报
2022年,西双版纳州受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44件116人,救助资金248.108万元,救助人数和救助资金较2021年度同比增加58.9%和24%……这是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司法理念,不断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持续优化救助办理流程、破解难点问题、拓展救助维度,司法救助人数和救助金额逐年上升,全州司法救助工作实现持续、快速提档升级。
【资料图】
办理提速 让救助成为“及时雨”
“虽然我们赢了官司,对方却无财产可供执行,这让我们感到很无奈。没想到向检察院提出司法救助申请不到一个月,就有了满意的结果,我们和家人永远感谢党和政府,永远感谢检察院!”2022年12月,在收到司法救助金后,申请人吴某和黄某激动地说。
吴某、黄某分别为刑事案件被害人和民事侵权案件被害人,二人受侵害后因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先后于2022年11月向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检察院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2022年12月中旬,勐腊县人民检察院向两起司法救助的对象吴某和黄某分别发放了4.09万元救助金。
据悉,为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建立实施司法救助“救危解困”的快速办理机制,按照“5+3+10”的工作要求(即:办案部门办理司法救助申请审批时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党委政法委备案时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财政部门在资金落实前提下,资金拨付时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进一步缩短了全州司法救助各环节办理时限,办理流程提效约50%。
联合解难 为救助找到“更优解”
2022年,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牵头建立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政法机关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退役军人法律服务点,开通退役军人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并于当年完成了1件退役军人司法救助案件。
退役军人谭某顺是一起刑事案件受害人的父亲,其儿子因案死亡后,谭某顺与妻子依靠割胶、销售土特产品维持生活,因年事已高,谭某顺夫妇生活日渐困难。了解情况后,政法机关及时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谭某顺身份和家庭情况进行了核实,并将对谭某顺的救助工作纳入“绿色通道”办理,于2022年8月向谭某顺发放了7.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
在西双版纳州,退役老兵谭某顺司法救助一案只是政法机关不断深化多元化救助的一个缩影,2022年,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联合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5件5人。
据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孔树华介绍,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将司法救助与社会治理融合推进,积极探索“1+1+N”多元司法救助模式(即: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社会力量多元化救助),调动各方力量联合帮扶,有效提升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营造了对救助对象从“我帮”到“都帮”的良好氛围,以有效开展司法救治促进社会治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维度拓展 使救助更具“幸福感”
“司法救助一头牵着百姓疾苦,一头系着司法关爱。”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做实做细,积极转变救助理念,将“你来”的被动申请救助方式转变为“我往”的主动摸排救助方式,在积极主动履行国家司法救助职能的基础上拓展多维度的“长期救助”,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为我们持续提升工作质效指明了方向。司法救助不能只是将救助金一发了之,还须充分体现法治温度,帮助被救助的特殊群体找到‘长久之计’”据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负责人依波凤介绍。
据了解,为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司法救助工作,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刑事被害人数据库,对因案致贫的案件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精准救助,除发放救助金外,还在教学费用减免、家属就业指导与帮助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帮助,并通过不定期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持续对被救助对象进行跟踪了解,有效将“一次救助”转变为“长期关怀”。
云南网通讯员 段健 依波凤 陈柏宁
标签: